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综合

1月全国楼市价格趋稳 市场出现三个分化

国家统计局今日发布《2017年1月份70个大中城市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数据显示,2017年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45个,较12月减少1个;下降的城市20个,与12月一致;持平的城市5个,较12月多出一个。最大涨幅为三亚的1.7%,最大降幅为深圳的-0.5%。

二手住宅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有51个,较12月多出6个,下降的城市16个,较12月多出1个;持平的3个,较12月减少7个。最大涨幅为广州(楼盘)的1.6%,最大降幅为上海(楼盘)的-0.4%。

全国15个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中11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环比下降,降幅在0.1至0.5个百分点之间;北京(楼盘)、杭州(楼盘)、成都3个城市持平,仅有广州环上涨0.6%,但涨幅已连续4个月回落。

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的新房价格中,北京基本止涨,1月与12月持平。上海连续3月下滑,深圳连续4月下滑,广州的涨幅也自去年9月以来连续收窄。二手住宅价格上,上海实业连续3月下降,深圳也是连续四月下降。北京虽然1月涨幅稍微扩大,但整体仍不足1%;广州上涨1.6%,涨幅较12月扩大0.3个百分点,回到了去年10月的水平。

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表示,从近几个月的房价走势来看,目前全国楼市正在经历三个分化。

首先是一、二、三线城市的分化。统计局初步测算中,1月份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继续持平;二线城市新房价格微涨0.1%,涨幅比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三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上涨0.4%,涨幅与上月相同。可见各线城市的房价走势不同,全国整体正在朝政府希望的一二线城市稳定、三四线城市加速去化的目标方向前进。

其次是一二手市场之间的分化。从城市上涨个数、上涨幅度来看,1月依旧是新房的回调幅度大于二手房,新房整体下降,二手房整体微涨。之所以出现这种分化,一是因为政府对开发商的管控更严,对小业主的管控较弱,政策的效用有所区别;二是因为二手市场换房多,业主通常既是买家又是卖家,他们对房价涨跌的期望不明确;三是因为二手市场连环单多,交易线长,一大批在途交易被锁定,所以价格相对固定,需要三个月甚至半年,待之前聚合的交易消化完毕,市场才会开启新一轮的议价空间。

最后是结构的分化。从北上广深等城市新房、二手房各面积段的价格变化中可以发现:90㎡及以下的涨幅通常较大,90-144㎡的涨幅其次,144㎡以上的涨幅基本都是最小,这说明去年10月以来,北上深等城市对二套房以及144㎡以上非普通住宅信贷的大幅收紧对高总价、大户型住宅交易的抑制作用较大,90㎡以下的置业需求得到了更多的照顾。

胡景晖认为,2017年全国楼市走向有三个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是作用重大的货币政策,目前央行在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逆回购、定向准备金率等方面的一系列动作已经在货币政策上释放出了收紧信号,面向私募、基金等渠道的定向管理也在加强,未来流向房地产的资金将受到限制。二是各重点城市的人口管理措施和城市规划,政府能否有效疏散人口,合理规划布局,在边缘区域增加新房供应将对房价产生影响。三是租购并举、房产税等影响楼市交易和预期的长效机制能否落地,能否拿出时间表也将决定房价的走向。整体来看,2017年全国房价将是趋于稳定的,一些之前价格过高的区域或将稳中有降。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0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