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综合

麦当劳签约三家地产商:一半餐厅在三四线城市

麦当劳.jpg

在中信股份(00267.HK)、中信资本今年8月正式入主麦当劳中国后,中信系拥有绝对控股权的麦当劳中国开始了与各家开发商的合作。

9月25日,麦当劳中国与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宣布中海地产将在已布局的60多个核心主流城市的商业综合体、社区商业、写字楼等板块与麦当劳开展合作。麦当劳也将积极推进全新一代概念门店在中海地产合作项目上率先落地。目前,中信集团以持股10%的比例为中海地产的第二大股东。

今年1月9日,中信股份、凯雷投资集团和麦当劳(NYSE: MCD)发表联合声明,三家成立的新公司将以最高20.8亿美元的总对价收购麦当劳在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业务。收购对价将部分以现金方式及部分向麦当劳发行新公司之新股的方式结算。8月8日,麦当劳宣布与中信股份、中信资本以及凯雷投资集团,针对麦当劳中国业务的战略合作正式完成交割。收购完成后,中信股份和中信资本在新公司中将持有共52%的控股权,凯雷和麦当劳(全球)分别持有28%和20%的股权。

有分析人士表示,对于中信来说,类似的合作很大程度上说明当前房地产和零售市场的消费模式在转变。开发商需要不断通过演变商业模式和合作模式找到新的发展机会。而对麦当劳来说,其要面对当前类似更多的便利店、便捷外卖等多方带来的冲击,需要不断充实资本和实现商业项目改造。

有开发商对澎湃新闻表示,在当下大环境下,各家开发商都在不断进行行业集中度提高,大公司都想要跟行业强者进行强强联合,从而占领更高的市场份额,这是无法回避的战略选择。

在两个月内,麦当劳中国已经和三家房企签订了合作协议,除了此次的中海地产,麦当劳中国之前还与恒大和碧桂园进行了签约。

麦当劳中国在8月8日的全国员工大会上曾提到,未来5年,中国内地的麦当劳将增加2000家,开设新餐厅的速度将从2017年每年约250家逐步提升至2020年每年约500家。届时,中国区约45%的麦当劳餐厅将位于三四线城市。

中国恒大2016年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恒大在全国共有582个项目,其中位于三四线城市的项目有277个,占比达到47.5%。

而碧桂园在2016年年报中披露,集团现有项目722个,其中有约41%的销售额来自于三四线城市的项目。

9月22日,麦当劳中国和碧桂园(02007.HK)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加速麦当劳餐厅在全国的布局,加快进军三、四线城市及新型城镇。而碧桂园将在其全国社区内为麦当劳优先提供选址,麦当劳也将发挥其品牌效应,支持碧桂园各地产项目的商业配套。

8月14日,恒大地产集团与麦当劳中国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麦当劳将在恒大全国范围内的地产项目上开设麦当劳餐厅,恒大为麦当劳优先提供选址。中信系与恒大一直在项目上有深度的合作。

在中国恒大(03333.HK)回归A股引入的战略投资中就有中信系的身影。1月2日,在恒大第一轮引入的300亿元战投中,战略投资者包括中信信托旗下的中信聚恒和中融信托旗下中融鼎兴投资,这两家有限合伙企业分别出资50亿元和30亿元,占恒大地产增资扩股之后约2.19%和1.32%的股权。

5月12日,中国恒大公告将进行股权融资,中信银行旗下基金豪掷超200亿元资金加入,双方共同开发以深圳城市更新为代表的十个项目。这是恒大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项目层面股权融资。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0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