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综合

五月楼市强劲复苏,百强房企销售额超万亿

在房企促销宣传、地方调控刺激、市场流动性趋松等多重因素推动下,房企5月销售业绩持续回暖。

克而瑞研究中心31日披露的数据显示,5月百强房企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10915.4亿元,环比增长21.3%,同比增速显著提升至12.2%;从累计业绩看,前5月百强房企全口径销售额降幅较前几月持续收窄,同比下降7.9%。

过去一个月,在去化压力倒逼下,房企持续“促销售、抓回款”,部分开发商对缩短认购签约付款时间、高首付比例、一次性付款等提供折扣优惠,同时继续加码线上营销,通过线上渠道拉动线下到访。

5月百强房企中77家业绩环比提升,67家业绩同比增长,世茂房地产(00813.HK)、金地集团(600383.SH)、中国金茂(00817.HK)、招商蛇口(001979.SZ)、中梁控股(02772.HK)等房企表现突出,同环比均明显增长。

以碧桂园(02007.HK)为例,得益于五一促销及线上直播活动,该集团5月全口径销售额达798亿元,同比增长13.2%,单月业绩规模创年内新高,也因此坐稳房企业绩榜首,前五月全口径销售额达2913.1亿元。

但前二十房企中,仍有3家5月业绩环比下跌,包括中国恒大(03333.HK)、中国海外发展(00688.HK)、绿城中国(03900.HK),跌幅分别为6.5%、1%、11.7%。在碧桂园5月发力后,恒大退居行业第二,前五月全口径销售额2735.7亿元。

至此,今年销售规模达千亿的房企已有6家,除龙头三甲碧桂园、恒大、万科(000002)外,还有保利发展、融创中国、中海地产,全口径销售额分别为1525亿元、1405亿元、1153亿元。TOP30和TOP50房企入榜门槛分别仅287亿元和175亿元。

对于促进市场恢复的动因,克而瑞认为,央行降准降息、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助推楼市;此外部分城市“四限”调控松动、企业纾困、购房免税补贴多管齐下,助推自住购房需求释放。

在豪宅成交上升的推动下,一线城市率先回暖,北京、上海和广州五月成交持续提升,上海更是创近年来单月新高,中高端及豪宅项目去化速度显著加快。而深圳经过经营贷监管后,市场逐步回归理性,成交环比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手房限价导致一二手房价格倒挂,对部分城市的楼市趋热起到助推作用,尤其是以刚需客驱动中低档项目热销的城市,以成都、杭州、苏州为典型代表,疫后迎来一批限价盘入市,低于二手房的价格强化了购房者“买到就是赚到”投机心理,促使市场回暖。

而在三四线城市,房企为刺激销售主动降价促销,包括让利折扣、降低首付比例、延长贷款年限等,牺牲部分利润空间抢占市场。譬如广东清远自3月中旬以来,各项目普遍以价换量,较疫情价格降幅达到10-15%。

“信贷资金整体趋向宽松,仍是房地产市场持续复苏的动因,近半城市成交已经转正。”克而瑞表示,随着半年度业绩冲刺季到来,房企必将加快供货节奏,供应有望放量增长,甚至创年内新高。

不过,疫情过后,不同城市间居民的购买力差距进一步拉大,刚需市场受影响最大。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6.0%,比3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整体依旧维持在历史高位。

业内认为,短期内失业率上升、就业容量收缩会导致部分购房需求延期或降级,楼市客户的刚需化属性将更为明显,有钱的不想买,没钱的买不起将成为今年多数三四线城市的真实写照。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15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