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综合

经济时评:警惕房地产业急速扩张一“荣”俱损

 

    前不久有位朋友向记者抱怨房价太高,不堪重负。因为四年前按揭买房,这位在杭州工作的小白领便过起了“紧日子”:不敢旅游、不敢买四五百块的衣服、用的几样电器全是父母家的旧货,近40度的大热天也紧着用空调。他戏称自己是“拿白领的工资,过蓝领的日子,赚钱再多都交给了房子”。现在不少人有着类似的苦恼,这样

的状况令人不安。

    从个人来说,过高的房价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从全社会来说,畸高的房产投入影响了其它消费,如果听任房价继续快速上涨,畸形繁荣的房地产市场将使产业发展失调,最终危及我国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这样的判断并非危言耸听。

    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偏低,甚至不断下降。1996年至2005年,最终消费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从60.1%下降到36.1%,降低2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从6个百分点下降到3.7个百分点。无论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或与中等收入国家、低收入国家相比,我国的消费率都明显偏低。

    虽然消费贡献率下降与我国投资的过快上升密不可分,但是作为拉动经济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的一股力量,消费这驾马车的乏力需要引起我们格外重视。

    在房地产市场率先启动的省份之一浙江,近年来人均住房支出已经超过全部消费的20%,而居民用于食品、衣着、医疗和文化等方面的消费支出增长乏力,增幅仅在10%左右,同时也低于收入的增幅。根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这个省城镇居民人均购房支出在5年中增长了60倍,购房花去了许多普通百姓大半辈子的积蓄。

    除了现实的消费能力受到制约,房价飞涨对消费者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压力”。记者一位在北京的朋友感叹道:“工作三年攒的钱还可以买个客厅,现在攒了五年,反倒连个卫生间都买不起了!”可见房价飚升制约了人们的消费预期,从过高的住房投入中“解放”出一部分“消费能力”和“心理压力”,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不失为拉动消费的有效之举。

    不可否认,房地产业的发展对拉动经济也确有一定作用,相关产业如钢铁、水泥等建材行业,以及建筑、装潢、金融、经纪、广告,甚至汽车等行业都将从中受益,得到较大发展。

    然而,房地产业的畸形发展给钢铁、水泥等行业释放了不准确的市场信号,刺激了这些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扩张,使宏观调控遇到不小的阻力。同时,建材、建筑、广告,甚至地方财政都对房地产业产生了过度的依赖,在宏观调控之下,部分行业的萎缩态势已经显现。

    此外,房价畸高导致一些城市竞争力削弱,房价高的城市对人才和外来务工者的吸引力下降。更令人担忧的是,房地产业急速扩张还加大了金融风险,一些银行房贷形成呆账的案件已时有耳闻。可见,房地产业的畸形繁荣将难以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一些地方政府放任房价上涨,甚至将其看作是刺激经济的手段,最后的结果往往是饮鸩止渴。

    更为重要的是,繁荣房地产业、启动消费、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都是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在抑制过房的房价、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同时,还应推进医疗、养老和教育方面的改革,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促进消费、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为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创建和谐社会打下基础。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0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