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综合

房奴二十年,对不起!我不想当房奴了

倘若用鲁迅先生的风格来形容中国的房子,大概是这样的:“中国有两个时代,一个是暂时当稳了房奴的时代,一个是想当房奴而不得的时代。”

历史车轮滚滚,现在已经滚入了第二个时代。

记得十多年前,房奴和蚁族这两个词刚流行时,很多人对于买房是不屑一顾的。

当时的购房者确实有种荆轲刺秦的意味,属于壮士兮一去不复返那种,想想,用未来二十年的收入,去换一套房子,值得吗?当时,大家都一致认为:楼市里的房奴和股市里的韭菜,是中国经济浪潮里的两朵奇葩,都是空前绝后,却不乏来者。  

10多年来,这两个战场里的勇士,都是杀红了眼或让别人眼红的儿郎。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阿门……

1.jpeg

01

近水楼台不得月

王陆的名字是爷爷取的,王是王师北定中原日的王,陆是鹿死谁手中鹿的谐音。

王陆的故事是这样的。

2004年,从北京一所二本大学毕业,当同学们还在打简历,找工作的时候,他就已经在看房了,为什么这么牛逼?没有为什么,因为他虽然是08年毕业,但是因为家境原因一直在勤工俭学,算是班级里比较早出社会的吧,已经意识到买房的重要性了。

对,就是意识。

那种意识,来自他阴差阳错进入房地产行业。

当时还没有看房软件,也没太多营销手段和团队,卖房靠房地产商到处发小广告,在报纸上和城市高炮上打广告,而王陆做的就是这些工作,最早一批小蜜蜂。  

耳濡目染也好,近水楼台先得月也好。

总之,王陆在那时候便有了买房意识。

买房意识这玩意儿真的是越早越好,太多人因为没意识而错过了最佳购房时机,等周边人都在买房的时候,才猛然发现当初轻而易举就能上车的自己,连车票都买不起了。

只不过,意识萌芽,并生长成参天大树也没用,刚毕业,无背景无积蓄的两无大学生,去哪里能掏出钱买房呢?

当时很火的李毅吧出现了一个帖子:某部门最近颁布了一项大数据,是为了告诉人们:你要不是大款大官大腕的三大人物,想要在北京买套100平方米总价300万的房,各个社会阶层所付出的代价,请看:

1:种三亩地每亩纯收入400元的话要从唐朝开始至今才能凑齐(还不能有灾年)

2:工人:每月工资1500元需从鸦片战争上班至今(双休日不能休)

3:白领:年薪6万,需从1960年上班就拿这么多钱至今不吃不喝(取消法定假日)

4:抢劫犯:连续作案2500次(必须事主是白领)约30年。

5:小姐:连续接客10000次,以每天都接一次客,需备战10000天,从18岁起按此频率接客到46岁(中间还不能来例假)

以上还不算装修、家具、家电等等费用。

这个帖子中除了“某部公布了一项统计数据”这句话是虚构的,其余内容基本属实。

当时,王陆转正后的基本工资构成是850,加250的补助,提成一开始是万六,后来加到了万八,那时候市场萧条,一两个月不开单是再寻常不过的事,到了下半年买房的人突然多了起来,运气好一个月能卖5-6套,最多的时候,拿过7000的工资。 

即便如此又能怎么样?

普通人的积蓄,来源无非就两种途径:一是拼死拼活的挣,一是省吃俭用的省。 

若想在北京落地生根,凑够动辄七八十万的首付,5000的工资,在08年底已经是绝对高收入了,只是工资涨幅永远都跑不过房价。

那时,不少楼盘都已经破两万,甚至地段好一点的破三,这种情况下,哪怕王陆不吃不喝,一个钢镚都不花,也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才能付个首付。

02

撞了南墙回了头

幸亏,他也不是那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人,北京买不起,在老家的三线城市还是可以的。

4年后,为了娶女友过门,王陆在老家的市中心买了一套房。

120平的房子,单价3000,首付12万,贷的是20年,每月还房贷一千七百多。 

因为父母年纪渐长,多年的乡下劳作,身体也积劳成疾,他担心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发生,就留了下来,婚后在市里的一个新盘做销售经理。

结婚和首付几乎掏空我在北京5年工作的所有积蓄,甚至还借了一些钱。 

房贷加上日常生活开支,日子已经不能叫皱巴巴了,而是拧得出水来,省吃俭用到何种程度?

就是每顿饭炒三个菜都觉得奢侈了,买套不算贵的换季衣物都是在败家。

一年出门旅游一次都能肉疼一个月,那时候三线城市还不像现在这么火爆,房子不好卖,即便我是销售经理,但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从来没有超过四千块钱。

抛去房贷,可支出的往往不到两千,双亲之身体越来越不好,那时还不知道这辈子没抱孙子的命。

他的妻子说,过得苦一点没关系,但是不能让父母抱着大遗憾离世。

很快,妻子怀孕了,大着肚子在离家不远的门店卖衣服。 

当时很多人笑话王陆,包括老家小镇上的乡亲,说老家又不是没房住,在城里买房看着风光,但却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要还给银行打工20年,那么多钱,光利息就够快活20年了。

是啊,日复日月重月,周而复始的挣钱、存钱、理财,再挣钱、存钱、理财,一个硬币恨不得掰两个来用,什么理想什么情怀都一文不值,与享受生活更是无仇无怨仇。

只是,若不是普通人家,若不是没有外援,享受谁不会?

谁愿意每天因为钱算算计计斤斤计较,像个东方葛朗台。

可是,孩子要生要成长,老人要养要老去,年轻力壮不拼命,不节俭,老人用钱的时候怎么办,孩子用钱的时候怎么办,我们自己用钱的时候又怎么办?

社会保障机制不够健全的情况下,哪有资格自私的去享受生活? 

我跟王陆聊天的时候,他算的一笔帐很有意思:

买一平米的钱,很多人都可以去一趟丽江,我买10平米的钱,你可以环游全中国。  

我买半个厕所的钱,你可以去马尔代夫。

我买一个卧室的钱,你可以去巴黎纽约。

我买一个一室一厅的钱,那就更了不得了,你可以环游世界了。

但是,实际上更有可能是这样的——

当你环游全世界回来,看着我有自己的房子,有自己的家,每天回家有家人陪伴,爱着妻子孩子,向老人尽着孝,过着波澜不惊但也安稳温馨的日子,而自己孑然一身,一无所有,空看过那么大的世界,却无能力积累,短暂的享受生活过后,买不起已经逼近2万/㎡的房子,居无定所不断搬家之时,你会怎么想?

当然,这取决于各人的价值观,说到底是选择先苦后甜,还是先甜后苦?

不过,王陆总觉得成年男人嘛,家里的顶梁柱了,总得未雨绸缪不是?

所以,及时享受人生这种消费观,只能是有钱人的专利,像他这种拧巴拧巴的贫二代,如果自己还不逆袭,将来的子女,基本逃脱不了贫三代的窠臼。

时常说男人得有担当,什么是担当?

让老去的父母有所靠,让妻子有所依,别让孩子沦为贫三代,这是王陆的理解,努力挣钱,再尽可能省钱。 

对于天赋平平的普通老百姓而言,理财的最好途径,不用质疑,就是买房,这也是房价这么高,还有大批非刚需跻身房奴队伍的根源所在。

03

当房奴上瘾

与王陆截然相反的是,是老丕。 

13年,王陆与老丕都有将近15万的存款,但老丕用这笔钱贷款买了一辆二十万的车。

5年后,老丕的车已经到了报废边缘。

王陆的这套房已经从36万,飙升到了将近200万。

同样是十五万,一个变成了“0”,另一个翻了十倍,消费方式不同,财政状况大相径庭。 

大家都听过《真心英雄》,也听过里头烂大街的这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但听归听,事实却是事实,很多荣耀都是因为之前跪过低头过的。

当时的房奴是很苦,因为背负着房贷在身,不得不挖空心思去赚钱。

三线城市的本土小开发公司,有一个好处在于,不需要无休止的加班,除了客户在场,几乎到点就可以撤。

下班之后,王陆干过很多兼职,摆地摊,卖水果,KTV推销酒水,跟着一个师傅学会做关东煮以后,雷打不动的在大学门口卖关东煮,大多数都是5毛钱一串,一摆摆到晚上十二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后还要捣鼓将近一个半小时,准备第二天的食材和汤底……

他就好像一只狼,不知疲倦,肚里咽着肉,嘴里叼着肉,还要弓着腰,咬着牙去搏杀。 

生活苦吗?

其实也不苦,一个上升的态势,比什么都重要。 

孩子上幼儿园以后,王陆妻子也找了份工作,还是卖衣服,不过在孩子睡了以后,她写公众号,虽然收入不多,但流量主一个月下来也有1800块,就这样,夫妻俩的收入加起来有一万五了。 

那两年,身边一大波的人开始将手里的余钱投资成房产,

看着别人买房,王陆夫妇很淡定,兜里没钱也不奢求,而且,温饱已然不成问题,小富即安就行了。

16年的时候,他们三线城市的房价悍然破万,一套房子动辄一百多万。

不少人觉得楼市疯了,中国人嘛,骨子里就有种情节,放在楼市来说就是越涨越买越跌越不鸟,包括王陆也是。 

20年贷款,每月1700,在当时的确是个沉重的枷锁。

但5年过后呢,1700也不过是他们夫妇三四天的收入。

兴许是之前养成的勤俭持家习惯,抛去房贷后,一年能存10万,16年5月份,王陆终于入手了第二套房,120万,同样是贷20年,七拼八凑付了首付之后,再次当起了房奴。 

老百姓就是这样,胸无大志,不懂其余投资渠道。

只知道我手里的钱最好的投资渠道就是买房——放银行吧,利息不够折损的,其他投资渠道又不稳妥,所以才拿出来置业。

生活还是那种生活,房奴还是那个房奴。

04

遥远的星空

看完王陆的亲历,很多人可能说,他的收入一直都是高收入,不能算穷人。 

人们只看到结果,鲜有去回顾过程。

试想,如果不是走了20年的房奴路,不是被房子压着负重前行,王陆这种贫二代能有现在的2套价值将近400万的房子吗? 

穷困的生活,推动着他一路向前,去改变自己的现状。

这个过程中,选对了方式,家庭财富的积累和时代发展趋势同频共振,最底层的草根逆袭到中产阶层,方式跑偏,错过最佳时代发展趋势,再想逆袭,前路艰难。

也是这个原因,才有那么多人后悔,当初如果……

谁都不是预言家占卜师,也没长前后眼,不知道时代的发展走向。

所以,财运俩字,很多时候看起来虚无缥缈,又像是天意,但真的是天意吗?

当然,买不起房子总能找到原因,无外乎三点:

一是家庭不好连借钱都没没地借

二是男怕入错行,没有找到匹配的挣钱渠道。

三是理财观念错误,总认为全款买得起房子才买。

虽然说攒钱的速度追不上房价的涨幅,但哪家没本难念的经,老想着自己凄惨,没用的,眼光还得朝前看。

男人嘛,可以无名小卒,也不必飞黄腾达,但一定要吃苦耐劳,很多人如今奔三的人买不起房,其实就是缺乏足够的吃苦耐劳,北京上海买不起,但是咬咬牙老家上车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

当然如今的楼市不一样,之前没上车的,只怕越来越难了。 

就像那个段子所言:今天不贷款,明天连首付都不够,首付还不借,最后只能买车库。

能够和时代发展同频共振,是土著居民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样的优势,地域性非常明显。

三线城市的本地土著几乎人手最少两套房,农村孩子再进城,在房价妖艳上涨的时代,想要追上县城土著的资产,非常难了,同理,县城土著的孩子要去大城市,面临的是同样的天花板。

逃离北上广之所会成为全民话题,也得益于一线城市那不可理喻的房价。

三四线城市的人观念也随着房价不断改变,过去谁家孩子在北上广工作,拿着10万年薪,别人会一脸羡慕说真有出息。

现在听到谁家儿子还留到北上广,都不自觉的替人捏一把汗:10万+年薪,那么高的房价,买得起房子吗?有意义吗? 

是啊,目前大环境下,能在一线城市扎根的非富即贵。

房价越高,阶层固化就越不可摧。

普通家庭的娃,凭借学识进入一线城市却又无法长久立足时,与他们比肩或者学识不如他们的城市土著二代,因为出身的优势在寸土寸金的城市早早有了一席之地,这种现实决定了另一个真相:学识不再是人与人之间的分水岭,出身和金钱才是真正的阶层划分标准。

知识当然能够变现,但如今仅靠知识变现,想改变一个人的阶层归属,道阻且长。

这也是为何焦虑越来越多,阶层固化越来越严重的原因。

当一个社会的阶层已固化至此,无法逆袭的平二代都较绞尽脑汁谋新出路,但往往遍寻不着,这份新的出路在哪里,也已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

房价愈演愈烈,更可怕的是,买不起房,房租也水涨船高,当在大城市房租都要占收入的三分之一时,何谈乐居乐业。 

现在的90后,想要靠自己,大多数人仅靠常规渠道拼尽全力终生都买不到一套房子,如此,正能量再渲染得多,德智体全面发展得再好,GDP再高,整个时代的急功近利和浮躁之风,能够遏制吗?

房价就是一把达摩利斯之剑,越涨越危险,稍不留神就一剑砍下来,如果长期得不到妥善的解决之法,势必催发种种的社会问题和矛盾。 

中国的楼市如何走向,中国的房价何去何从?

老百姓辛辛苦苦从牙缝里省出的那点可怜积蓄,如何不在如今虚火奇高的楼市中一夜蒸发,所有这些,都是关系民生的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

答案到底在哪里?在遥远的星空,或者苍穹之上吗?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6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