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资讯/城市

四川人口流出1035万,大家都去了哪儿?

前段时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当中详细披露了七普的人口数据。

四川常住人口8367万,全国排名第五;流出人口1035.8万,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河南、安徽,河南流出1610.1万、安徽流出1152.1万。

1035万外流的四川人,都去了哪儿?

四川既是西部第一人口大省,也是劳务输出大省,这在人口流出的去向上体现明显。除近邻重庆外,1035万外出的四川人主要目的地为东南沿海四省及新疆这些需要大量劳务人口的地区。

其中,广东吸收了262.31万四川人,排名第一;其次是浙江,吸收了135.8万;第三是重庆,吸收了112.94万;福建、江苏均吸收了超过60万;云南、上海、新疆分别吸收了50万左右。

分地区来看,川东北区域人口外流的比例高,川中南、川西地区外流比例要低一些。

其中,广安前往川渝以外地区的户籍人口占比为17.24%,巴中前往川渝以外地区的户籍人口占比为16.36%,南充前往川渝以外地区的户籍人口占比为15.41%,达州前往川渝以外地区的户籍人口占比为14.98%,广元前往川渝以外地区的户籍人口占比为14.87%。

在人口增速整体放缓的大背景下,全国各地对于人口的争夺正在日趋激烈。

除增速放缓外,四川还面临人口结构深度老龄化问题。和沿海地区相比,四川对外省人的吸引力存在明显差距,如何让外出人口回流,把更多的四川人留在家乡发展,是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

由此,引发出两点思考。

第一,要不要继续集中力量发展成都?

“倾全省之力打造成都,才能留住人才”,这依然是部分网友抱有的观点。

数据上看,成都占全省GDP比重达36.99%,首位度在全国27个省会中排名靠前。但事实证明,这样做对四川整体竞争力提升、留住人口似乎并没有太大益处。

只有各个区域都发展起来,才能让更多四川人愿意留在家乡发展。前段时间,四川确定了川北、川南和川东北三个省域经济副中心,便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新举措。

第二,四川各城应该如何增强对人的吸引力?

四川外流人口主要是劳务外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以及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可以说给四川吸引人口回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具体到地方,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利用好“天时”,把吸引人才的基础做实。比如优化产业,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增加返乡人员收入;改善交通、教育等基础设施;给予高端人才、蓝领工人有利政策等。

如果家乡能有好的发展空间,很多人是愿意留下来的,用网友的话讲:若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7月1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城区常住人口300万以下的城市落户限制、全面放宽城区常住人口300万至500万的I型大城市落户条件、完善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的超大特大城市积分落户政策、鼓励取消年度落户名额限制等内容。

户籍制度放宽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人口的流动还将继续增强。在这场人口争夺战中,结果是好是坏,关键就得看自身实力了。如何改变超过千万的人口外流局面,将人口大省的优势转化为新的发展动能,四川需要做的或许还有很多。

文中数据搜集整理自网络,仅供参考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9月如期开学!南高文峰校区建设加速,招生工作已全面启动 9月如期开学!南高文峰校区建设加速,招生工作已全面启动
南充会展中心这座大桥预计10月1日前竣工 南充会展中心这座大桥预计10月1日前竣工
封顶!成南高速扩容传来新进展,全线预计明年建成通车 封顶!成南高速扩容传来新进展,全线预计明年建成通车
全长8.46公里、双向六车道,南充站东大道正加快建设 全长8.46公里、双向六车道,南充站东大道正加快建设
总投资4.77亿元,南充这四大片区老旧改造即将启动 总投资4.77亿元,南充这四大片区老旧改造即将启动
有望下半年通车!南充会展中心这座大桥最新进度来了 有望下半年通车!南充会展中心这座大桥最新进度来了
效果图曝光!南充将新建8万平米嘉陵江博物馆 效果图曝光!南充将新建8万平米嘉陵江博物馆
已初具雏形,南充版“宽窄巷子”正抓紧建设 已初具雏形,南充版“宽窄巷子”正抓紧建设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5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