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资讯/观点

南充房价究竟跌了多少?真实数据有些意外……

最近,有不少购房者在与我们讨论时提到,感觉近两年南充房价下降很厉害,对这样的市场产生了一些焦虑。

那么,这两年来南充的房价到底下跌了多少?我们先来看两组数据。

一组是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70城房价数据。

8月的南充新房价格,同比下跌了5.8%,这个跌幅在70城中处于后排。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南充的新房价格同比跌幅一直在增加,直到7月开始才有所放缓。

不过,这个数据体现的是南充全市包含三区六县的新房价格情况,各个区县的新房市场存在一定的差异。

具体到南充主城三区的房价变动情况,来看另一组数据。

2021-2022年,顺庆区的新房成交均价变动很大,这里面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去年8月的大幅下跌,是因为恒大旗下楼盘疯狂搞低价促销拉低了整体均价。

整体来看,顺庆区的成交均价经历了从7字头到6字头的一个阶段。

高坪区近两年的新房成交均价整体是有所下降的。高坪区的月度新房销量基本都位于三区之首,除了项目本身的市场竞争力之外,更多是高坪区有很多楼盘低价走量,这个现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愈渐明显。

相对前两个区来说,嘉陵区的房价变动就比较稳定了,近两年始终都保持在5000-6000元的区间。一是由于嘉陵区本身房价就偏低,二是嘉陵区近两年来城市建设和新盘推出的进度都较慢。

这样对比一看,南充的房价确实是降了,甚至在极个别楼盘,早两年入手和现在入手,完全是不一样的光景。

为什么房价会下跌,那就先得清楚前几年为何房价会上涨。

早些时候,为推动城镇化进程,许多三四线城市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棚改。尤其是在2015年之后,棚改货币化安置出现,国家给居民们一笔钱让他们自己去买房,大量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不仅消耗了库存,也促使了房价的上涨。

到2020年,我国的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3.89%,这波棚改进入尾声,加上这两年经济和楼市受到各方面影响发展放缓,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也逐渐回落。

于是南充有些购房者懊悔自己买早了,也有些购房者害怕房价还会跌不敢买。

其实,已经买了的刚需购房者没必要焦虑,在你最需要的时候买到合心意的房子,就已经算是抢占了最好的时机。换个角度说,就算现在房价上涨,相信大家大多也不会卖掉现在的房子来“大赚一笔”吧。

对于那些担心房价还会下跌正在观望的购房者们,上述的道理同样适用。况且此前高层已多次强调房地产市场要稳定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前两天住建部的会议上,提出了“房地产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再次强调了“房住不炒”。大概意思就是,房地产不仅是支柱产业之一,也是保障民生的关键,所以说这个行业必须得稳定健康的发展,不能过冷也不能太热。

实际上今年开始,南充主城区整体的房价虽有波动,上下浮动区间并不算很大,预计未来这种走势会持续一段时间,最后趋于稳定。

因此笔者认为,在南充一类的三四线城市,商品房可能会率先回归居住属性,房价稳定不升不降,如果你又是刚需,房子该买还是得买。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烂尾楼,有救了! 烂尾楼,有救了!
为何十年办不了房产证?侃侃南充曾经牛X的“豪宅”天庐 为何十年办不了房产证?侃侃南充曾经牛X的“豪宅”天庐
城投拿地已成南充楼市主流,很多地块为何迟迟不开发? 城投拿地已成南充楼市主流,很多地块为何迟迟不开发?
凌晨5点1524万成交,原南充家乐福经营用房法拍引争议 凌晨5点1524万成交,原南充家乐福经营用房法拍引争议
这是不是南充亏得最惨的几个小区? 这是不是南充亏得最惨的几个小区?
我发现南充有些买房子的朋友,胆子真的大! 我发现南充有些买房子的朋友,胆子真的大!
在南充生活,必须要面对的四大现实 在南充生活,必须要面对的四大现实
我还不起房贷了!银行请把房子收走,就此两清 我还不起房贷了!银行请把房子收走,就此两清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3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