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综合

地震后整体楼市走势将如何 “房价上涨论”抬头

  四川地震发生后的第一个交易周内,今年一直处于快速回升通道的上海楼市成交量出现下滑;广州楼市成交量比较低迷,市场持币观望情绪浓厚;南京某机构调查显示,有85%的网友改变了原来的购房计划。地震后楼市走势将如何?一时间众说纷纭。

  沪楼市成交量出现下滑

  广州的余阿姨在越秀区闹市地带有一套住房,因为现在的租约即将到期,她想把房子顺势出手,但在中介公司挂牌10多天仍无人问津。中介公司告诉她,近一个月来楼市的成交量都比较低迷,而近期坊间关于地震后楼价要下跌的传闻更加重了市场的持币观望。

  实际上,这种低迷在上海也已有迹象。

  来自上海佑威房地产研究中心的监测数据显示,上周(5月12日至5月18日),上海全市共成交商品房34.33万平方米,环比下滑14.79%,其中商品住宅成交量环比下滑17.93%,为25.13万平方米。

  新房供应量的下滑是导致成交不振的直接原因。上周,上海全市商品住宅的推盘量仅为29.99万平方米,下降了15.88%,其中商品住宅的供应量为21.77万平方米,环比下滑23.8%。

  不过,数据显示,由于成交量下滑的主要是5000~18000元/平方米的中档房源,高档房成交量并没有明显下滑,一手商品房的平均成交价格仍上涨了10.72%,为14269元/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的平均成交价格上升7.37%,为14095元/平方米。

  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张泓铭认为,四川汶川大地震引张泓铭(张泓铭博客,张泓铭新闻,张泓铭说吧)大地震引发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以至于人们的经济活动有所放慢,这对楼市的供应和成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只是暂时的。预计整个5月下旬,楼市将延续这种低迷。

  对房价的观望心理加重

  南京某网站在震后展开的一次网上调查显示,超过85%的网友将不会按原计划购房。影响消费者对购房计划做出变更的因素中,除了对房子与生活有了重新的认识外,还有对房价的观望心理。

  持“震后房价要上涨”观点的人认为:震后灾区重建,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开发商成本上升,必然会带来房价的上涨。同时,近八成网友认为,建筑物的防震功能增强会带来房屋成本的上升。

  而在持“房价下跌”观点的人中,对于房价会下跌多少是有分歧的。有媒体称,“全国的房价将在现有基础上加快下跌的速度,下降幅度将在35%左右”。

  专家认为地震影响不大

  但上海房地产经纪协会副会长、上海春之声置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大鸣认为,这种预测夸大了地震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负面效应。他表示,“即使成交量萎缩了,不少开发商也不愿意降价……目前房地产市场出现的缩量上涨是处于振荡上行期……没有量的配合,近期无论大涨或是大跌的突破都是不可能的。”

  至于地震对于全国房地产的影响,朱大鸣认为是“局部的,并不构成重大的威胁”。

  而高盛在研究报告中称,中国内地房地产价格将从去年的平均水朱大鸣(朱大鸣博客,朱大鸣新闻,朱大鸣说吧)年的平均水平回落15%至20%。

  近七成地产公司高管不敢看涨

  近日,一项面向近400家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对内地楼市信心低迷。仅有34%的受访者认为二季度房价仍有上涨可能,预计房价下跌的则有19%;多数高管认为二季度房价将基本持平,占受访者总数的47%。其中,最令房企高管悲观的是华南地区的房价,尤其是深圳。(编辑:陈蝶)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0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