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历史 清除历史
{{item}}
热门搜索
{{item.keyword}}
项目全解读
当前位置:南房网/综合

十多个城市集体出手 长三角房产新政难"兴市"

    上周末,绍兴出台“房产新政19条”。自上月底南京首个推出房地产“救市20条”后,杭州、上海、绍兴、苏州等长三角十来个城市相继出台楼市新政,欲刺激陷入低迷的房地产市场重新回暖。从目前的情况看,各城市房产销售量不升反降,个别城市的日成交量甚至创下“零纪录”。与销售量低迷相反的是,房价却依然在涨。 

    十多个城市集体出手

    南京是第一个出手的。9月27日,南京出台《关于保持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意见》,共20条,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针对购房者,除了降低购房税费、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等,最引人注目的是财政补贴,即自今年10月1日至明年9月30日期间,购买面积等于或小于90平方米普通住房的,财政补贴房款总额的1%,面积大于90平方米而小于144平方米的,则补贴0.5%。另一方面则针对开发商,如加大房地产信贷投放力度、优化土地出让条件等。10月中旬,南京市房产管理局再次出台《南京市购买普通住房补贴发放操作细则》,明确财政补贴购房款的发放细则。

    10月14日,杭州市政府也出台《关于促进杭州市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共24条,包括针对购房者的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契税、调整二手房对象界定标准和针对开发商的降低企业所得税、放宽建设项目开工期限等。此外,苏州、扬州、徐州、常州、绍兴等也都相继出台楼市新政。

    日成交量创新低

    新政效果如何?杭州几家网站曾就“杭州24条救市新政对杭州楼市的影响”做过一次调查,约2600名市民接受调查。调查显示,七成受调者认为,新政不会改变销售低迷的现状;近三成受调者认为,购房即入户杭州的政策很有吸引力。

    实际成交量更能说明问题。杭州透明售房网是由杭州市房地产管理局主办的网站,该网站统计,上周,杭州全市商品房成交237套,环比下降34.17%;二手房方面,9月全市共成交649套,比8月下降近三成,比去年同期则下降近七成。前天,全市商品房成交16套,创下历年新低。

    南京20条出台后的第一周,楼市成交量拉动明显,但“好日子”维持了没多久,南京楼市交易量10月中旬重新陷入低迷,几天来,日平均成交量不超过60套。苏州的情况也不理想。据苏州市房产管理局公布的数字,10月以来,苏州全市房产交易量逐日递减,而“跌跌不休”的趋势并没有因为苏州出台楼市新政而停止。而根据绍兴市房产管理局官方网站的数据,绍兴全市前天的住宅交易量为“零”,创下历年来的新纪录。

    房价依然在涨

    与交易量逐日下降相反,房价依然在稳步上升。以杭州为例,据杭州房地产管理局的统计,上周杭州全市商品房交易均价为16432.97元/平方米,环比上升7.93%;二手房方面,9月成交均价12035元/平方米,比8月上涨近1%,比去年同期则上涨近10%。苏州也不例外。据苏州房产管理局的数字,上周苏州全市住宅成交量406套,均价比此前一周上涨16.8%。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的数据,9月全国居住价格上涨7%;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8.5%,这个涨幅甚至比去年同期还高1.8个百分点。

    房价上涨的趋势,也可从全国商品房销售的总金额中看出端倪。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1月—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总面积比去年同比下降14.7%,而金额却只相应下降了12.7%。

不知道大家的看法如何?欢迎下方留言讨论。 立即去评论
赞一个

您的赞赏就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图文推荐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突发!佳兆业被提起清盘申请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加快乘势跃升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恢复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金科股份被申请破产重整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蜀道城乡集团开局展宏“兔”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2022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新华社:蜀道城乡集团专业化整合激发新动能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碧桂园翘楚棠“全员安全大会”暨南部县住建局安全检查圆满举行

参与评论

表情包
    发表评论

    热门评论

    收藏
    已收藏
    评论 ···
    点赞 0
    移动端
    「掌上南房」小程序
    顶部
    免责声明:本网所刊载的所有信息、资料和图表等仅供参考,不代表或保证其正确性和时效性。本网并无购买邀约或参谋意图。涉及价格请以出卖人的表述为准;涉及参数指标、数据图表、影像图片等请以物权人取得的政府批文为准;涉及房屋销售的,不代表证明其已取得预售许可或具备法定销售条件;访问者应通过包括但不限于资料对比、综合分析、向相关机构核实等方式对信息加以确认,根据本网信息自主交易或其他行为引发的任何后果与本网无关。本网有权但无义务,改善、修订和更新内容任何部分之错误、疏忽和变化。自愿参阅、使用本网内容的人士,均视为已得悉并同意上述立场,否则谢绝参阅或使用本网内容。